【專欄作家:社工Natalie和平育兒園地】有些事我們控制不了,放低控制的雙手吧!引導子女去思考自己吧!
最近接觸的青少年家長,都異口同聲地提問類似的問題 ------
「我個仔好沉迷電話電腦,點搞 ?」
「我個女好夜都唔訓,偷偷地煲劇,點搞 ?」
哈哈家長很可能沒有問對人,我年輕時其實也跟他們的子女沒兩樣。
在中學時期,我也曾有一段時間瘋狂地沉迷電腦。瀏覽網站,ICQ,線上線下遊戲 ······ 總之一下課回家就玩電腦。
我的父母看見我的「沉迷」,如很多家長一樣會覺得很不高興,多次勸誡要我停止,而我通常都沒有作出任何回應。而不給回應的結局,也通常只有一個,就是爸爸一場大罵後,將電腦的總制關掉。
然後,我就含著憤怒,懼怕,不甘的複雜情緒走到自己房間,關上了門。門外繼續是爸爸的責罵聲。
-
今天的我,還有沉迷電腦嗎 ? 沒有了。
是我想通了電腦對我的壞處嗎 ? 是我戒掉了對電腦的上癮嗎 ? 顯然都不是。我毫不費吹灰之力地不再玩電腦,原因是電腦對我而言已沒有吸引力。相比玩電腦,現在對我而言,人生有太多讓我更想去做的事情。
當青少年對電腦電話沉迷得嚴重時,家長只管去制止,家長們互相交換阻止的技倆,甚至像我爸爸一樣關掉總制,或者將電腦打爛,這些做法其實都是 捉錯用神。青少年的「沉迷行為」從來只是一個 信號,顯示目前來說電腦電話相比他的真實生活更有吸引力,甚至是因為他的真實生活與網上世界早就分不開,他的朋友都在網上互動著。那麼,當家長只管要毀掉電腦,而沒有其他方面的話, 也就等於要毀掉他的社交生活。
-
所以,我要說一句家長通常不喜歡聽的說話,「放低控制的雙手吧」。一來是我們根本控制不了,二來是控制的結果不一定好。我們就見過多少孩子,家長是成功降服孩子不在家長面前玩電腦,卻轉化成其他行為問題。就像有些癌症患者的經歷,你切掉了患癌的地方,癌細胞就轉移到其他地方。
做父母真的這樣無能為力嗎 ? 某程度上是,因為 子女的人生本來就屬於子女自己,子女越成長就越清楚這一點。硬要控制別人的人生,你說困不困難 ?
那麼我們就只能坐以待斃嗎 ? 也不是,我們無法控子女的行為,但還是有事情可以做的。
引導子女去思考自己吧。不是要子女去思考沉迷玩電腦的後果,而是 試著思考自己為什麼那麼喜歡玩電腦,從而了解自己現時人生的狀態。你是喜歡玩那個遊戲 ? 還是因為某個朋友 ? 這個朋友對你來說有什麼意義 ? 家長不用批判指導,只管開放地探討和了解,子女在過程中自己也就會有答案。
而作為在世上活得比較久的前輩,而且我們如此愛子女,我們還可以 分享價值觀和經驗,真誠給予一些想法建議。當然前提是,對方想聽。
而引導和分享的目標,只是希望輔助子女去了解自己,而非控制其行為。所以家長與子女對話後,他們也有可能繼續故我。但是 沒關係啊,種子會在適當的一刻在心裡發芽。在一些時刻,尤其往往在關鍵時刻,子女會想起你的說話。我們對青少年子女要有著這樣的信心。
-
面對子女,我們真要讓自己有足夠的胸懷去接納子女是獨立的個體,而且跟我們一樣,人生路也是有高低不平,這才是人的常態。如果要強硬扭轉人的常態,最悲涼的結局是,對方可能就唯有選擇真的不再當一個人了。
關於電子產品,我想,每一個時代的孩子,都有每一代的機遇與挑戰,這是一代人的命運,我們控制不了。
但是,當我們
做好自己,自己也不沉迷電子產品,對生活保持好奇和熱情。
做好與孩子的溝通和關係,能成為孩子的最後安全網。
做好引導的角色,協助孩子思考自己,一個與世界發生關係的自己。
這樣成長的孩子,其實也就不必擔心太多。
後記:為什麼我要在「引導孩子了解自己」之後,特別延伸「自己」的意思,是「與世界發生著關係的自己」呢 ?
我覺得談上要讓子女「了解自己」,「做自己」的說法要好小心,一旦沒說清楚,很容易就成了自我中心和自我膨脹。
近年很多人喜歡「做自己」這個概念,有些是正面的,但也有些人將「做自己」誤解成「無須理會他人感受,隨自己所想而行」。
所以,我想清晰地表達,我相信了解自己是非常寶貴的一環,但是所謂自己,並非目中無人,而是與世界發生著關係的自己,過程中他人如何影響自己,自己的反應又如何影響著他人。
Natalie Ho 為 家庭教育及輔導社工,facebook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的創辦人,樂於與家長分享教養資訊。Natalie現為壹週刊,人氣網上親子平台OhPaMa及HK01寫親子專欄,並曾獲星島親子王及HK01進行專訪,分享育兒心得。Natalie 醉心研究親子關係建立及兒童心理發展,曾獲多間學校及機構邀請演講,主講的育兒工作坊接近一百場。
想了解更多,可以follow【玩樂才是正經事】喔!
Photo: 玩樂才是正經事
Cover Photo: Goog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