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有位媽媽上我的課,

表示自己用嚴厲的方法,讓女兒變很乖。

她認為“慈母多敗兒”,權威才能將孩子教得很好。

真的,她的女兒品學兼優,守規矩,

從來都是被稱讚“乖”的孩子。

可是,只要不在媽媽和成人的視線範圍內,

女兒總會偷偷做一些“離經叛道”的事,

例如畫花同學的筆袋,偷了班房內的文具。

一旦被媽媽發現,

又換來媽媽的嚴厲體罰。

如果你也同樣用嚴厲方式教導小孩,

並認為自己的孩子很乖,

不妨了解一下孩子,

你一直所“教導”的,

有多少真正走進孩子的生命裡?

※※※※

孩子為什麼不再犯一件事情?

是基於「害怕」 , 「明白」 ,還是「相信」 ?

這是三個截然不同的層次。

如果爸媽不理會孩子的年齡和認知程度,

不理會孩子行為的原因和想法,

一味強勢地要求孩子聽從配合,

孩子就會因為「害怕」而不做。

害怕體罰,害怕恐嚇,害怕失去爸媽。

為什麼不能做?

孩子可能可以將爸媽的訓示,鸚鵡學舌地背出,

但是不明白當中究竟。

孩子的腦海,

只記得媽媽發狂打罵的片段,

為了生存,為了不被遺棄,只好討好迎合。

※※※※

更好的是讓孩子「明白」。

在孩子情緒平復後,

緩緩向孩子澄清事情狀況,讓他明白當中究竟。

而一個人怎樣由「明白」轉至「相信」呢?

我們必須有親身的經驗,

才能將他人告知的價值「內化」,成為自己價值,

由衷地相信,由衷去做。

媽媽要求我要跟姨姨講早晨,

為什麼要講呢? 講了會如何? 不講會如何?

講其他問候語又可以嗎?

媽咪要求我收拾自己的房間,

為什麼要收拾呢? 對自己和家人有什麼好處?

不收拾有什麼影響?

孩子腦海內的這些問題,

很多時候,還未來得及思考和嘗試,

成人已急急回應,排山倒海的大量說教。

孩子也許會明白,但是很難將之內化。

也即是說,

如果希望孩子明白並相信一個價值,

父母需要學習忍耐,

容讓孩子有思考和嘗試的空間。

父母需要學習寬容,

接納孩子嘗試的時候會失敗,會不符你的期望。

但是,

教育從來都不應急於一時,

我們正在陪伴和導向孩子的,是一生的道路。

孩子從失敗和搗蛋中自己領悟到一個道理,

定必比鸚鵡學舌地背出十個道理,

更珍貴,更重要。

P.s 此文章改自舊文《孩子為了不被遺棄而討好迎合,這達到教育目的嗎?》

Natalie Ho 為 家庭教育及輔導社工,facebook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的創辦人,樂於與家長分享教養資訊。Natalie現為壹週刊,人氣網上親子平台OhPaMa及HK01寫親子專欄,並曾獲星島親子王及HK01進行專訪,分享育兒心得。Natalie 醉心研究親子關係建立及兒童心理發展,曾獲多間學校及機構邀請演講,主講的育兒工作坊接近一百場。

想了解更多,可以follow【玩樂才是正經事 NatalieHo】喔!

Photo: 玩樂才是正經事 NatalieHo
Cover Photo: Pintere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