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欄作家: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@FB】有關興趣問題
在最近的講座,我建議小朋友從小培養閱讀的習慣。有不少於一位家長提出有關興趣的問題,「小朋友只喜歡看某一類的書,怎麼辦?」「小朋友不喜歡看多文字的書,怎麼辦?」等等。在回答「怎麼辦?」前,我覺得應問「為什麼?」,為什麼有些東西我們會感興趣? 為什麼有些東西我有興趣,其他人完全提不起勁? 於是我找了一些資料與大家分享。
什麼會引起我們的興趣?
60年代的學者Berlyne集中研究事件本身的特性與興趣的關係,他認為若事件有以下幾個元素就愈易引起別人的興趣。
1) Novelty
新的事物會引起興趣。日常生活的例子有很多,運用這理論最多的就是零售業,如果售貨員說「呢件衫係番架!」是不是會比「呢件衫係舊款」吸引? 如果你的朋友說:「我有一個新男朋友。」,對比朋友的舊男友,你是不是更想看看新男友長成什麼樣子?
2) Uncertainty
我們喜歡意想不到的東西。例如網球大滿貫比賽,決賽比第一二圈賽事有趣,因為費達拿在第二圈對世界排名50位的球手,你大概對賽果心中有數,但如果決賽是對拿度,大家都是很有實力的選手,結果亦難以預測,當然會覺得更有趣。
3) Conflict
與本身想法不同都會令人覺得有趣。魔術就是很好的例子,「刀鋸美人」的魔術中的美女助手應該會死掉,但怎料身體上下半截又可以還原; 一般人不可以穿過一道牆,但為什麼大衛高柏飛可以穿過萬里長城呢? 這一切的「想法衝突」都很有趣。
4) Complexity
複雜的事會令人感興趣。研究發現,人們會覺得較複雜的圖象比起簡單的圖畫更有趣。複雜的事都會有很多人看,現在的劇集最少都有十幾二十集,當中的情節可以很複雜,我想很少人未追過劇集吧。金庸小說都是同樣的道理。
以上的論點聽落好像很合理,但其實是有盲點的。如果引起興趣的原因是這麼的客觀,為什麼我對韓劇沒有興趣? 為什麼我覺得金庸小說這麼好看,其他人不覺得呢?
興趣是主觀的
近代的學者就是發現了以上的問題,提出了另一個角度的看法—興趣是由我們自身評價/解讀一件事而引起的,因為我們怎樣去解讀事件是很個人的,是否引起興趣都是很個人的,因此,上述Novelty & Complexity等等的觀點,應在當事人的角度出發。我覺得這件衫是新款,但可能你很久以前在不同店舖都看過類似的了,對於你來說並不是「新」的; 中文系教授覺得文言文很有趣很美,因為他懂嘛,相反很多中學生都會覺得文言文很悶。
個人理解能力與事件複雜程度
另外,亦要考慮當事人的能力與事件是否容易理解。有研究發現如果在看英文詩詞前給予適當的資料,閱讀的人會覺得詩詞更有趣。
換句說話,當事人1) 能力高,同時2)事件夠複雜是最易令人解讀事件是有趣的。例如,撇除賭博成份,打麻雀時高手過招是過癮的。因為打麻雀其實可以非常複雜,你需要記別人出過什麼、其餘三人有可能有什麼牌、因應情況計算造什麼牌才有最高勝算、衡量風險什麼時候需要冒險或放棄等等,高手打牌可能會想很多,他們亦在這複雜的事件中樂在其中。
有關閱讀興趣
回到最初的問題,容許我斗膽一點將以上的論點延伸到小朋友閱讀興趣上。跟據以上理論,小朋友對某類書沒
有興趣可能有以下原因—
1) 書本身的內容不能引起小朋友興趣。
2) 小朋友本身的能力不足。
3) 書太難。
4) 其他可能原因
那怎麼辦? 文章太長了,下一篇再分享。
以下Silvia的PDF很值得看,有時間就看看吧:)
參考資料:
Berlyne, D. E. (1960). Conflict, arousal, and curiosity.
Silvia, P. J. (2006). Exploring the psychology of interest. oxford university Press.
Silvia, P. J. (2008). Interest—The curious emotion. Retrieved from https://www.researchgate.net/profile/Paul_Silvia/publication/228363278_Interest-The_Curious_Emotion/links/00b7d51ae158c12b1c000000.pdf
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@FB是由四位志同道合分別在不同settings工作的言語治療師建立,我們希望透過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專頁1) 加強公眾教育; 2) 提昇小朋友對閱讀的興趣; 3) 分享玩具不同的玩法,分享快樂。
有興趣的爸媽,可以Follow【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】Facebook喔!
Photo: 言語治療師的玩具箱 Speech therapist loves toys
Cover Photo: Pinteres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