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專欄作家:社工Natalie和平育兒園地】一個人,並無法滿足所有標準
一出世,最討人歡喜的是容易照顧,作息穩定的寶寶。
一兩歲,最討人歡喜的是活潑好動,蹦蹦跳跳的幼兒。
幼稚園裡,最討人歡喜的是坐定定,服從指示的學生,(加上臉蛋可愛)。
小學裡,最討人歡喜的仍是坐定定,服從指示的學生,(加上不要駁嘴)。
中學裡,最討人歡喜的是有領袖風範,跟同學老師都相處很好的社交高手。
工作場所,不同工作類型有不同的期望。
如果簡單用內向/外向勾勒,要成為最討好的人,性格順序須是 ---
外向👉 外向👉 內向👉 內向👉 外向👉 ??
看,當細心留意主流聲音對不同階段的人有著的期許,我們會發現幾乎很難有一個人,能完全滿足所有階段的標準,每個階段都成為最討好的人。
而,父母卻常因標準而扭曲孩子,要孩子在不同階段變成不同的人。
那些內向孩子,一兩歲時怕生不叫人,在幼稚園入學試大哭,爸媽都耐不住想訓練內向孩子變外向。
而那些外向孩子,一兩歲討人歡喜,進入傳統課室後卻問題頻生,成為老師眼中難以管制,影響課堂秩序的分子,爸媽老師巴不得他閉嘴。
父母愛孩子,要孩子滿足標準,只是希望他的路順利一點。
可是,路最終有沒有順利一點呢 ? 通常都沒有。通常都無法要求一個內向的人真正變得外向,反之亦然。而要求的過程中,更可能賠上了親子關係,賠上了孩子對自己的認同,父母自己本身也會滿有壓力。
為什麼無法改變孩子呢?
有養過寵物的人都知道,不同品種都有不同的特質,而同一品種內,每一隻都有自己獨特的不同,我們人的成長經歷和思考更加複雜,獨特性固然更大。就看我們自己,我們是自己的主人,也無法使自己變成跟隔鄰同事一樣 (縱然我們知道,那位同事的個性比較容易升職加薪)。
而且改變通常是由接納開始。一個人感到自己能被對方接納,才會開始思考及參考其他的可能性,願意作不同的嘗試。如果覺得自己不被接納,很可能都把力氣放在防衛自己上了。
所以,不是說完全不理孩子,我們也可以跟孩子分享其他的可能性,但是我們只是單純的分享,而不是要求他去改變。他改變不了,你就表現得厭惡他,傷害他。
爸爸媽媽,試想想,
在世上有什麼人,最願意無條件愛你的孩子 ?
就是你自己了。
如果你對孩子的愛都滿載條件,
孩子生於世基本上就無法感受到何謂無條件的愛。
真正愛孩子,就用行動告訴他 -----
孩子,請放心,
你無須戴上面具,你無須滿足標準,
我們都會愛你,只是單純因為你就是你。
Natalie Ho 為 家庭教育及輔導社工,facebook專頁玩樂才是正經事的創辦人,樂於與家長分享教養資訊。Natalie現為壹週刊,人氣網上親子平台OhPaMa及HK01寫親子專欄,並曾獲星島親子王及HK01進行專訪,分享育兒心得。Natalie 醉心研究親子關係建立及兒童心理發展,曾獲多間學校及機構邀請演講,主講的育兒工作坊接近一百場。
想了解更多,可以follow【玩樂才是正經事 NatalieHo】喔!
Photo: 玩樂才是正經事 NatalieHo
Cover Photo: Pinterest